经典案例

中国强力反击,向加拿大发出强烈信号

2025-08-11

3月8日,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引发国际经贸领域震动。北京正式宣布对加拿大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,这场酝酿半年的贸易博弈终于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
加拿大去年10月紧跟美国脚步,单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、钢铝制品分别征收100%和25%惩罚性关税的举动,如今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回击。

中国强力反击,向加拿大发出强烈信号

当渥太华去年秋天挥舞贸易大棒时,特鲁多政府给出的理由堪称"教科书式的双标"——既声称要维护"公平竞争环境",又坦承是为配合美国盟友步调。

这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的操作,让加拿大标榜的"自由贸易捍卫者"形象碎了一地。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北美市场突飞猛进的势头,显然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。

这场贸易摩擦的剧本早有伏笔。从2018年无端扣押孟晚舟开始,加拿大就不断在中美博弈中扮演尴尬角色。如今的关税大战更像是某种路径依赖的延续:当特鲁多政府发现难以独立制定对华政策时,便习惯性地躲进美国政策的阴影里。

这种战略惰性让加拿大既失了外交自主权,又赔上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。

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报复。首开先河的"反歧视调查"机制,用238天时间完成了从立案到裁决的全流程。调查报告中列举的12项关键证据,系统梳理了加拿大政策如何违背世贸规则。

这种以规则制规则的反击,既保持了克制又彰显底气,堪称现代国际贸易纠纷处理的示范案例。

pc28预测

耐人寻味的是,当加拿大忙着给中国制造设置壁垒时,其南邻美国却悄然调整策略。特朗普近期关于"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"的言论,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渥太华。

更讽刺的是,加拿大引以为傲的清洁能源补贴政策,正因过度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进退两难。这种"前门驱虎后门进狼"的困境,暴露出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。

钢铁关税清单上的加拿大特种钢材,电动汽车领域的锂矿供应,这些看似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两国产业链早已深度交融的现实。

当渥太华政客们沉迷于地缘政治表演时,加拿大汽车工人联合会却为可能失去的3万个岗位忧心忡忡。经贸往来本应是压舱石,如今却成了某些人政治投机的筹码。

北京的这次反制传递出清晰信号:中国既不会接受"莫须有"的贸易壁垒,也有足够智慧在规则框架内维护权益。那些试图通过站队获取战略红利的国家终将发现,世界经济棋盘上从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永恒的利害权衡。

当渥太华的政要们还在为白宫的某个眼色忐忑不安时,太平洋两岸的商界早已在新能源赛道开启了新的合作方程式。